
长春理工大学概况
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,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,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 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。
学校简介
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,光、机、电、算、材相结合为优势,以工为主, 工、理、文、经、管、法、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。学校是吉林省、国家国防 科技工业局、长春市共建院校,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”院校,吉林省重点大学,享 有“中国光学英才摇篮”的美誉。
悠久的办学历史
学校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,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。著名科学家、两院院士王大 珩为学校创始人、第一任院长。建校以来,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、国防科委、五机 部、机械委、机电部、兵器工业总公司,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,并与国防科工 委共建。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。
多科性的学科布局
学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,现有3个校区,学校占地面积71.8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 62.7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总值23.8亿元;现有各类学生总数31949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613 人、硕士研究生4493人、本科生16503人、留学生221人。学校现有教职工2091人,其中中国 工程院院士1人、双聘院士7人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、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、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;拥有国家 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、全国高校“黄大年式”教师团队1个、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、吉林省 优秀教学团队14个、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、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。
学校设有理学院、光电工程学院、机电工程学院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、计算机科学技术学 院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、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、生命科学技术学院、经济管理学院、外国 语学院、文学院、法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教学学院,以及研究生院、军体部、远程与 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;设有6个校直属科研机构、52个院直属科研机构。现有 各类学生总数27863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414人,硕士研究生4301人(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 究生742人),本科生15933人,留学生180人,成人教育学生7035人。
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、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、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;7个博 士后科研流动站,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、3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(含自主设置二级学 科),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、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(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),11 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;60个本科专业;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 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。
高水平的师资队伍
建校之初,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、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、中国第 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多位学术大师在校任教,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 气。如今,以院士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、“863”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、“973”首席专家、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国家“百 千万人才”、教育部“新世纪人才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在这里云集。现有教职工2091 人,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、双聘院士7人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、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 人;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、全国高校“黄大年式”教师团队1个、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个、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、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、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。
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
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积极探索“个性化发展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设有王 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。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。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 中心、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、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、4个国家级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、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、1个国家级(联合)大学 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,建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、2个国防特色专业、4门国家级精品课、4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、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、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、8部国家 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,荣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、59项吉林省优秀教 学成果奖。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单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816项,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 年递增,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42%。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。
雄厚的科研实力
学校科研工作在激光技术、光电仪器、光通信技术、光电功能材料、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 制造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,在法学、汉语言文学等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屡创佳绩。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 室、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 室、15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(含科技创新中心)、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2个省部 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、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、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、9 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。近三年,承担科研项目1019项,包括“863”“973”“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”等一批高水平项目,6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。2014、2015年科研经费到款均超过2 亿元。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,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,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 光器、固体激光器、光电检测设备、生物医疗仪器、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,均获得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。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。
开放的国际化视野
学校同美国、加拿大、俄罗斯、韩国、挪威、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 立了友好合作关系,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、吉林省对外汉语教学培训中心和 长春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,是上海合作组织中方项目院校和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项目院校。办 有2个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。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、进修学 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,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 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。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,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 校学习。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。
可喜的招生与就业
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,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在一批次招生,生源质量稳步提高。建 校以来,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,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 可。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,学校先后荣获“全国普通高 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”“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”“全 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”等荣誉。在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,专家组 评价学校:办学特色鲜明,办学地位和声誉、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、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 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。
远大的发展目标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学校师生秉承“育人为本、崇尚科学”的办学理念,在“明德、博 学、求是、创新”的校训和“志存高远、坚毅自强、知行合一、追求卓越”的理工大学精神的 引领下,正朝着建成一所以工为主、理工结合、文理交融、军民兼顾,光电技术特色鲜明, 重点学科优势突出,工、理、文、经、管、法、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、开放式、高水平教学 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。
(数据截至2020年9月30日)